中國保險網2月7日訊 目前,各險企2020年業績報告工作接連發布完畢,在各險企所交出的業績中,華匯人壽的業績尤其值得關注。回過頭來看,華匯人壽的慢性病很難治愈。2013年,華匯人壽剛成立第二年,就陷入多起股權糾紛,投資等行為立即受到監管。2017年,部分產品下線,而推遲推出新產品的華匯人壽,保費經歷了懸崖般的下跌,再加上長期虧損,凈資產逐漸被消耗殆盡。從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來看,華匯人壽并沒有擺脫股權糾紛的困擾,至今沒有明確的實際控制人,大部分董事會成員都是要任命的。
在保費收入連續4年下滑后,華匯人壽2020年全年保費收入再度縮減至981.5萬,跌破千萬,虧損也多年延續不止,全年凈虧7072.5萬元,增虧超兩成。具體來看華匯人壽2020年的業績表現,4個季度,華匯人壽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06.85萬、417萬、180.14萬、177.51萬,合計實現保費收入981.5萬元,相應的,2020年4個季度,華匯人壽也一直處于虧損趨勢,四個季度分別虧損1509萬、1240.4萬、2842.39萬、1480.67萬,合計凈虧損7072.5萬元。
據公開信息,華匯人壽成立于2011年12月22日,是一家注冊資本15億元,在沈陽注冊的全國性專業壽險公司。然而,華匯人壽成立不久,就陷入了一系列股權糾紛。據華匯人壽披露,2013年6月,華匯人壽因股權糾紛引發公司治理問題,被原中國保監會出具監管函。根據監管函要求,公司開展了公司治理整改工作。因此,華匯人壽無法提交其實際控制人及其他事項,其年報六年未披露。保費收入減少且難以實現盈利的華匯人壽凈資產逐漸被消耗,從2017年末的12.68億元減少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的10.73億元。隨著業務的緩慢發展,華匯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近年來一直保持在600%以上。2019年第三季度,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分別達到1158.40%。
華匯人壽成立至今已運營九年。但現在回想起來,除了2012年年報的披露,華匯人壽已經連續六年暫停披露年報。年報數據很難看到,但從監管數據和華輝人壽2016年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中,可以窺見其近兩年的運營情況。首先,保費方面,華輝人壽自2016年以來經歷了懸崖般的下跌。原保費收入由2016年的8.91億元減少至2017年的2.33億元,2018年大幅下降至1997萬元。
據業內人士表示,華匯人壽業績低迷的背后,是公司股東混亂和高管無能。據媒體報道,2013年,華匯人壽因股東持有沈陽煤業股份、華匯人壽人員及投資等原因,涉及多起股權轉讓糾紛訴訟案件。正是因為股權風波,前保監會才給它發了監管函。據了解,監管函要求華輝人壽嚴格控制業務規模,資金使用僅限于銀行存款和債券,不允許債券回購,暫停購買寫字樓等大型固定資產。
值得注意的是,華匯人壽的股權問題已經很久沒有解決了。四年前,原保監會再次向其發出監管函,指出其在股東權益、“三會一層”運營、關聯交易、合規和內控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。并要求其進行整改。這直接影響到華匯人壽的管理架構。2016年,為了維護治理機制和日常運營,華匯人壽恢復了管委會的運行機制。目前,華匯人壽保險董事會9名董事中,仍有8名是擬任董事。值得一提的是,原管委會主任馬彪已于2019年年中辭去經濟管理委員會主席及董事長職務。作為華輝人壽的首任董事長,馬彪的辭職給華匯人壽的未來發展增添了一絲疑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