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保險網1月30日訊 最近,又有一些保險公司接到惡意投訴。雖然之前打著“全額退保”的案件已經大大減少,但現在惡意投訴的套路重新出現,圣菜君還是提醒保險消費者要謹慎。這些所謂的“職業維權”,其實就是進行惡意投訴,先煽動消費者委托代理人“全額退保”,然后再向消費者索要高額費用。這不僅嚴重誤導消費者,損害消費者利益,還使消費者面臨錯過原保險合同的風險,以及增加保費、重新計算等待期,甚至在重保時被拒保的風險,阻礙了正常的保險業務秩序。
1月29日,記者從廣東銀保監局獲悉,針對社會上以“代理退保”為幌子從事惡意投訴、消費者蒙受巨大損失的現象,廣東銀保監局指導保險行業協會整理三起疑似“惡意投訴”線索,移送廣東省公安廳。江門等地取得突破,1名不法分子被判刑責,形成較大震懾。月均惡意投訴從2020年7月份最高峰時的446件下降到同年11月、12月的月均100件左右,同比降幅75%。
眾所周知,代理退保是為了獲得高額手續費。以“專業保險維權”為名,通過網絡平臺和盲短信發布“完全退保可以辦理”的信息,煽動消費者委托代理人“完全退保”,惡意誘騙保險代理人和保險公司,進行保險惡意投訴的代理業務行為。壽險大部分是對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長期保障,賠付期也長。消費者在購買之前,必須充分評估自己的保護需求是否與其支付能力相匹配。合同一旦簽訂,只有保單無效或者保單猶豫不決,他們才能全額退保。但如果保單已經過了猶豫期,中間退保只能按照合同約定的現金價值退保,以保險合同為準。
在疫情的影響下,很多企業和個人的收入都受到了沖擊。在“全面退保”的宣傳下,行業內掀起了一股“投訴可以全額退保”的浪潮,甚至演變成了灰色行業。通過投訴的方式幫助客戶退保,維權,聽起來對客戶來說是很體貼的,但實際上,“退保”這個中介為了盈利,會不惜擾亂金融市場秩序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保險最大的意義就是保護。當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中存在不可控制的風險時,保險的屏障可以保證家人的生活質量不被改變;“全額退保”也不是完全不可能,主要看你在什么時間節點:如果在猶豫期發現保險不合適,可以全額退保;但是如果超過了猶豫期,這個時候就要權衡利弊了,因為這個時候退保只會退保單對應的現金價值,損失會更大。因此,“投訴可以全額退保”是不可信的。保護家庭安全,需要理性看待退保。
此外,為管理惡意退保,監管部門發布風險警示,指出“代理退保”行為對保險消費者具有資金損害或欺詐等五大風險,提醒保險消費者理性退保,保護自身合法權益。不侵權,并鼓勵消費者通過合法渠道投訴;以平安人壽為代表的頭部保險公司主要采取加強內部管理、推進消費者教育、建立投保人惡意退保黑名單、暢通投訴渠道等措施遏制惡意退保。綜上所述,惡意投訴對退保是有害的,安全性不容忽視,保險退保需要理性。
退保是投保人享有的一項權利,但應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保單承保范圍慎重考慮。根據保險合同,保險合同終止后,客戶將失去原有的擔保。而且超過猶豫期退保要求被保險人承擔損失,只拿回現金價值。請參考保單合同或撥打保險公司服務熱線咨詢,保險公司將為您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。為了避免退保時的損失,建議保險公司根據自身的保障需求進行處罰,并仔細了解保障范圍、賠付和保障期限,謹慎選擇。消費者必須通過正常渠道合法維權。消費者如有服務需求、疑問或遇到與保險產品相關的矛盾糾紛,可通過保險公司官方服務熱線、客戶服務網點等服務渠道向保險公司提出。同時,被保險人也可以向當地保險行業協會申請糾紛調解,或者通過訴訟保護個人權益。